中国林业经济

乡村振兴

  •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王雪;乔蕻强;张超;

    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和农户生计能力。以永登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与韧性理论,构建包含经济、社会、自然资本等的五维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探究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土地整治显著提升了农户的经济和物质资本;但对社会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未达到显著水平。(2)空间分布的梯度差异,生计韧性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3)识别出脆弱性环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是制约农户生计韧性提升的主要短板。基于此,研究通过“文旅IP融合”+“定向技能培训”+“合作社功能转型”构建可持续的农户生计韧性提升机制,以期为西部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No.19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 ]

生态建设

  •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异质性与机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16市面板数据为样本

    马慧子;赵强;孙寒;

    当今经济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强势崛起,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基于山东半岛城市群16城2012—2023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及数字经济相关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在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推动作用,数字经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能有效驱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基尼系数差异分解显示,数字经济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圈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源于经济圈之间的结构性差异。(3)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经济赋能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桥梁”角色,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2025年04期 No.193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 ]
  • 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基于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刘会芳;苏晓丫;关家欣;张寒;

    森林生态补偿是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优化产业结构具有关键作用。现有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政策效果的量化测度与跨区域对比分析,且对多维效果时空分异规律的解构不足。基于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运用Cite Space对筛选的1988—2024年206篇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政策工具与绩效评估三维框架。结果表明:政策显著提升生态服务价值(如高纬度地区固碳效益突出)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与收入多元化),但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生态脆弱区受限于补偿标准与修复成本失衡。据此提出构建跨区域协同机制,推进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化与数字化监测体系,以增强政策精准性与可持续性。

    2025年04期 No.193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 ]
  • 效果认知如何影响林农气候适应性行为?

    高任杰;杨燕;王美兔;

    促使林农积极采取适应性行为以抵御气象风险对强化其生计稳固性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713份山西省林农调研数据,以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效果认知对林农采取气候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培训和扶持措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效果认知显著促进林农采取气候适应性行为,效果认知可以使得林农的行为采取概率提高62.1%。(2)技术培训与扶持措施在效果认知与林农气候适应性行为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成立,且前者收效更佳。(3)效果认知对不同规模林农群体的气候适应性技术采取行为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培训与扶持措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具有异质性。为此,提出应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扶持措施、制定针对性帮扶举措等对策建议。

    2025年04期 No.193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 ]

财会金融

  • 基于优化决策树参数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全国GDP

    张淼;顾海燕;

    预测全国GDP可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随机森林(RF)模型能整合经济变量间复杂非线性关系,但其预测性能依赖于决策树的参数合理性。基于国家统计局2003—2023年季度数据,提出“决策树参数优化—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框架,先采用粒子群(PSO)、遗传(GA)、差分(DE)、贝叶斯优化(BO)4种算法,对决策树的最大深度、最小样本分割、最小样本叶子节点3个核心参数进行寻优;再以优化后的决策树为基学习器构建随机森林(RF)模型,通过袋外误差(OOB)确定模型的最佳决策树数量与最大特征数,最终形成4种优化随机森林预测模型。采用10重交叉验证,以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评估模型性能,并基于最优模型开展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PSO优化决策树参数的RF模型(PSO-DT)预测效果最佳,影响GDP的主要经济指标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该模型可为各方洞察经济趋势、提升政策效能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4期 No.193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 ]
  • 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古思琪;

    农村居民消费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核心内生动力。从总体消费水平、家庭经营、消费结构、资产拥有量和市场活力五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2013—2022年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并基于测度结果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区域间存在消费发展的非均衡性态势。实证分析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基于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以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消费水平提升,推动农村经济向可持续增长范式转型。

    2025年04期 No.193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 ]

研究报告

  • 农户产权安全认知对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梦思;黄和亮;

    林地流转作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实现集体林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表明,实际的林地流转效果并未完全达到政策预期,亟需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并优化相关政策,以促进林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深入探讨农户产权安全认知如何影响林农的林地流转决策。首先,进行农户产权安全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机理分析;其次,从产权权利认知、产权政策认知、产权保障认知等多个维度,分析农户产权安全认知对林农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政策干预提高林地流转效率的策略。

    2025年04期 No.193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 ]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福利研究追踪与热点综述——基于期刊录稿偏好的文献对比分析

    王静苓;杜建敏;

    选取2000—2023年发表的高质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福利文献,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该课题的国内外文献特征及研究热点差异予以整体述评。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各研究队伍业已形成较为固定的合作群体,但彼此联系较弱;国内研究机构发文结构呈现出低集中度和弱关联性特征。第二,国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近几年的热度明显下降,不同细分领域研究的延续性较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福利二者结合研究的丰富度也不足。第三,国外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也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福利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内学者善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既有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福利二者结合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第四,改善团队交流机制,强化交叉学科建设,丰富耦合研究成果,是建设优质国内期刊和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福利研究的有效思路。

    2025年04期 No.193 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